相对产业互联网而言,传统行业有两种,一种是纯线下的生产制造业和服务业,另一种是纯线上的互联网产业。
为什么纯线上的互联网产业,也正在成为传统行业呢?我认为,有以下三点信号,很准确地传递着这个结论。
第一,业务本体逻辑上(不包括流量采买合作关系)不和任何线下实体行业发生联系的互联网企业,只有两类,一类是平台,另一类是泛娱乐。互联网的上半场,成功的也正是这两类企业,前者的代表是BAT,后者的代表是诸多垂直行业比如网络视频、网络游戏等。但如本书第二章里的论述,随着人口红利消失,包含BAT在内的全互联网行业的GMv停留在几千亿元人民币(2015年在6000亿元左右)、难以突破万亿,其中近一半的产值还是BAT三家贡献的。这个数据,无论是和其百倍、千倍溢价的企业估值对比,还是和众多轻轻松松GMV产值几万亿元人民币甚至十几万亿元人民币的传统产业相比,都相形见绌很多。更致命的是,纯线上的广告、游戏、电商等变现模式的真实增速都在放缓,而且看不到再次飞跃的契机在哪里,行业内甚至已经把希望寄托在类似VR,AR这些尚未普及前景也尚不明朗的下一代产品身上。也就是说,纯从GMv产值能力看,当下甚至几年之内的整个线上互联网行业,还抵不上某一个传统行业下属的某一类垂直细外行业,而从创新性上审视,就平台而言,难以再横空出世独角兽;就泛娱乐而言,也是热闹大于实质。
第二,除了上两类互联网企业之外,其他互联网业务,基本都会和传统线下实体业务有深度关联。比如电商,随着“新零售”概念的提出,未来纯线上的电商将成为“传统模式”,而电商的核心竞争将从线上流量外发转移到物流、仓储等线下能力上。比如京东,其所谓的互联网大数据能力,是对某一个地区每种消费单品的消费需求的预判和提前供货能力,但这个大数据能力的落地,是需要在每个细升区域都有庞大而健全的仓储基地以及物流能力为前提的:否则,配送的效率、速度和体验是无法达成的。而在互联网行业应用中,迄今为止,纯线上模式的互联网企业,基本还没有出现能形成商业闭环、规划化盈利的,比如纯线上的在线教育、纯线上的房产经纪平台、纯线上的垂直电商等。这些没有线下实体支撑,完全走线上交付的模式,如果没有资本支撑,没有自己刷数据的美化,往往是惨不忍睹的。也正因为此,这些模式的互联网企业,正在纷纷走向线下、或深度结合线下,其成长的路径就是在否定自己的过去。
以房产经纪行业为例,第一波从线上走向线下的,是搜房网,但它自己开设直营店、低价策略抢中小中介飞单的模式,既伤害了行业,也伤害了自己,更导致其持续的巨额亏损。而第二波从线上走向线下的,是前两年一直号称要用互联网取代线下门店的爱屋吉屋、悟空找房等互联网房产平台。随着它们发现纯线上模式不仅商业模式无法闭环、资本市场也不再认可,它们开始用轻加盟的模式对线下的中小中介翻牌,尝试做特许经营的生意。第三波,则是之前定位在SaaS平台服务的易居房友等工具服务商,在发现SaaS工具模式很难赚钱、没有想象空间和资本溢价空间之后,也转而试图通过特许加盟模式来经营自己品牌的线下门店。无论这些不同轮次的线上平台,报以什么目的,以什么方式进入线下,都意味着纯线上模式,已经成为“传统",未来很可能消失殆尽。
第三,传统企业也正在纷纷成为互联网企业,或者准确地说,是产业互联网企业。以后,没有完全的传统企业,也没有完全的纯线上互联网企业,如果有,那它们绝对都是“传统企业”。未来随着产业互联网的普及,互联网企业的边界会越来越模糊。而随着实体经济的各大巨头,都从对内的全角色全流程的信息化管理、对外的互联网引流和消费端体验升级方面,纷纷互联网化、移动化、物联网化、大数据化,开始沉淀自己的用户中心,甚至开设增值业务,那些只做线上、越做越窄、越竞争格局越小的互联网企业,所在的市场总盘将会非常局限,或者实际真实增速非常有限,进而形成恶性竞争的、泡沫化的、无利可图的市场氛围。而这种氛围,正在让这类互联网企业,也开始变得越来越“传统”。
提醒读者,不要再简单地迷信“互联网”三个字,互联网不是万能的,更不是套上互联网就是未来。甚至,纯线上的互联网企业,正在变成不折不扣的传统企业。不要认为网站制作企业是无往而不胜的.事实上,从2000年至今,已经有很多的全球500强企业死于没有顺应时代趋势的变革。迷恋纯线上而忽视线下,缺失对实体经济的了解和理解,不认可产业互联网的趋势和必然,那么,无论你现在是多大的线上互联网企业,都可能会步入他们的后尘。
>>> 查看《大量线上的互联网,正在成为传统行业》更多相关资讯 <<<
本文地址:http://yunshangjianzhan.com/news/html/3030.html